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看, 冬日的黑色大軍! : 金門鸕鷀之旅

  • 點閱:20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金門鸕鶿有聲書簡介鸕鶿生態的有聲書。
作者簡介
文、圖劉伯樂
  一九五二年生於南投縣埔里鎮,學齡前住在偏遠山區,曾經看見溪魚逆水而上,也砍倒過一棵山櫻花,母親為了我的學業教育「三遷」到平地,成長過程和偉人一樣平凡又自然。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畫作獲「全國油畫大展」特優獎。隨後進入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擔任美術編輯,並從事插畫工作,插畫作品入選歐洲插畫大展。
  得獎紀錄:時報開卷好書、讀書人年度好書、中華兒童文學獎、楊喚兒童文學獎。
攝影周民雄
  屏東農專農化科畢業,1984 ~ 1995年任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1996年迄今為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技士;除解說及自然觀察經驗豐富外,並曾獲多次自然攝影大獎,目前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會長。
審定丁宗蘇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資系助理教授。為了研究金門鸕鶿,一度和研究團隊走訪青海、中國東北、日本等地。
CD腳本.聲音李可
  中國文化學院音樂系畢業,隨即考入警廣高雄台任節目主持人開始廣播工作至今。透過製作主持生態節目,陸續以野外收音、文字、繪圖等方式自行記錄台灣環境,多次入圍、獲得廣播金鐘獎。著有書籍:《恆春半島深度旅遊》(遠流)、《若是到恆春》(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有聲書:《聽,是誰在歌唱-金門的候鳥、留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四季之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縣長序
與鸕鶿有約
  金門,曾是一座被烽火和隆隆砲聲封鎖的島嶼;而現在的金門,脫下昔日的戰地面紗,再現美麗的容顏。
  在一個從小在金門長大的孩子眼中,最難忘的美景,莫過於漫天飛舞的鸕鶿,在天空中上演變化萬千的潑墨畫,或是在夕陽中集體飛回棲地的景像,令人忍不住讚嘆大自然的神與奇。每回看見這些漆黑的身影,就像見到別來無恙的老朋友們。儘管時光不斷挪移,牠們一代接一代,一年復一年從不忘記這個美麗的冬季之約。
  在全球野鳥數量急遽減少當中,來金門越冬的鸕鶿數量卻逆勢上揚,每年都有增加,近年來已達一萬隻以上,這都要歸功於近年來金門人對棲地保育的努力。
  有人說,救一棵樹,就等於救一群鳥。
  在金門,保護一座湖,一片木麻黃林,就等於保護一群鸕鶿,還有數不盡的水鳥和動植物。
  因為,環境滋養生命,生命豐富環境,兩者是不可分的共同體。若是奪走了牠們賴以為生的棲地,牠們就會失去溫暖的窩巢,豐沛的食物……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我們每年冬季推動鸕鶿季的活動,除了帶大家拜訪鸕鶿,更希望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宣導環境和自然保育的觀念。
  我們承諾,留下一塊乾淨的土地、一方清澈的水域、一片無污染的天空和海洋,給鸕鶿、給金門、給世界。
  歡迎大家來金門,一起來體驗鸕鶿之美,還有溫厚的風土人情。也許,你也會像鸕鶿一樣,愛上金門,年年歸來。
  今年的鸕鶿季即將來臨。
  為了讓更多年輕朋友認識金門的鸕鶿,我們特別與遠流出版社合作,規畫了這本結合故事、繪畫、攝影、鳥類知識、賞鳥的專書。
  故事從一隻小鸕鶿的口吻展開,娓娓道來牠們遷徙的旅程、生活的方式、棲息的環境等等;接下來小鸕鶿又化身導覽員,用圖示的方式,介紹鸕鶿家族的特徵和相關知識,並且帶大家去鸕鶿在金門落腳的三大棲地,尋訪牠們的身影,可說是第一本兼具藝術性與知識性,又具實用性的鸕鶿之書。希望藉著此書,讓大、小朋友們都成為金門鸕鶿的好朋友。
金門縣縣長李炷烽
局長序
鸕鶿天堂
  金門是賞鳥人的天堂。狹小的一百五十平方公里裡,卻有多達二百八十餘種的鳥類,特別是每當東北季風乍起時分,介於大陸和台灣本島的地理位置,使得金門成為眾多候鳥的中繼站,紛紛抵達這兒繁殖、度冬,或者過境做短暫的停留。其中,鸕鶿的數量尤其可觀,往往數以千計,成群結隊,仿若大軍壓境。
  為了歡迎鸕鶿大軍,金門每年從初冬的十一月起,就展開一連串的「鸕鶿季」活動,也歡迎來自各地的鳥類的觀察家。今年更有本書的出版,內容上較之圖鑑多了故事性及藝術性,還有導覽性,是一種很新鮮的嘗試,希望能夠藉此吸引多一點年輕族群,由感動和欣賞出發,對鸕鶿產生興趣和好奇,進而前來拜訪金門。
  本書執筆、掌鏡的作者和攝影者都是深諳金門風土民情的人士,不管繪圖或者影像,皆表現了專業的質感,也在在流露對金門的濃濃感情;負責審定的丁宗蘇教授更是金門鸕鶿專家,他的研究,至今無人能出其右。所以,閱讀本書感性之餘,還能同時吸收非常豐富的知性。
  本書的設計在建議讀者,由金門的鸕鶿生態環境開始,進入鸕鶿的旅程,隨著鸕鶿從北方旅行到金門,然後聆聽鸕鶿述說在金門的一天生活,再細細研究鸕鶿的各項特徵,接著起而行,親自來到金門,循著書中推薦的賞鳥路線,和鸕鶿進行面對面的接觸,寫下你獨一無二的「觀察記錄」。
  鸕鶿對棲地的要求非常嚴苛,不遠千里選擇金門落腳,顯示金門具備了最佳的生態條件,提供鸕鶿最好的生活空間,而與此同時,鸕鶿的南來,卻也成了金門至為珍貴的資源,一項樂於和世人分享的自然瑰寶。歡迎你和鸕鶿一樣,跟著冬天的腳步,一起造訪這處海上的鳥樂園!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
導讀
鸕鶿最愛金門
  金門冬天的鸕鶿族群在近幾年可以高達一萬隻。世界上很少其他地方,能在這樣的小範圍內吸引到這麼多鸕鶿。金門會有這麼多的鸕鶿,主要是附近食物資源豐富、讓鸕鶿易於捕抓魚類,加上夜棲地又受到良好保護,才能夠吸引這麼多的鸕鶿在金門度冬。
  鸕鶿過去飽受人類殺害,因而變得很怕人。鸕鶿以魚類為主食,覓食效率很高,每隻鸕鶿每天進食約400---500公克的魚類,1,000隻鸕鶿一天就會吃掉400---500公斤的魚類,這麼大的食量自然會引起漁民的反感。因此長期以來鸕鶿在歐洲、亞洲、及北美洲遭到當地漁民很嚴重的射殺、捕殺、毒殺、或巢蛋破壞。這樣的情形至少持續了100多年,造成西歐與中歐的鸕鶿數量大幅減少,某些國家(例如丹麥與荷蘭)的鸕鶿甚至完全絕跡。雖然近幾十年這樣的大規模殺害的情況已經少見了,但是也造成鸕鶿對人類的干擾非常敏感,因此對夜棲地的選擇就相當的謹慎。
  縫隙天堂
  雖然過去幾十年金門是前線戰地,受到嚴重的戰火摧殘,但是軍事對峙卻也造就了適合野生動物生存的縫隙天堂。例如已經很稀少的黑面琵鷺,目前最主要的繁殖地就是在北韓與南韓交界的軍事管制區小島上。人類不幸的冷戰對峙,讓被人類剝奪了生存棲地的野生動植物,意外地有了幸福的生存空間。就金門的陸地而言,因為軍事防守的需要,大量的土地由荒地轉變成為森林。海岸線與軍事重地的嚴格管制,使得金門仍保有相當少受干擾的自然棲地。人類不敢進入的雷區,對野生動物反而造成絕佳的保護效果。而就海域而言,金門周邊海域本來就是淡水鹹水交界的大面積淺水海灣,九龍江等河川帶來大量的營養鹽,造成大量魚類在此洄游繁殖,魚類資源本來就很豐富。而過去幾十年的雙方船隻出入管制嚴格,加上又有火炮射擊的危險,所以金門周邊海域的漁類捕撈在過去還算是輕微。比起過度捕撈的台灣海峽,金門周邊海域仍有適合鸕鶿捕捉的大量魚群。在冬天時,金門附近海域有大量鯔科魚類洄游(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豆仔魚),因為這些魚的體型不大、數量多、喜好群游、且多位於表層水域,相當適合鸕鶿捕抓。淺水的海域,又讓鸕鶿很容易抓到這些魚類,加上鸕鶿飛行範圍又相當大,可以到距離慈湖10公里以上的海域覓食。種種原因加起來,造成金門附近海域提供了豐富魚類資源,也才能夠支持慈湖夜棲地內上萬隻的鸕鶿。
  優良的夜棲地
  除了鄰近海洋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外,金門國家公園及金門縣政府對慈湖夜棲地的妥善保護,也是金門能吸引這麼多鸕鶿的原因。因為鸕鶿對人類干擾非常敏感,因此夜棲地與營巢區都是人類不易到達或是少有人跡的地方。過多的人類驚擾常常讓鸕鶿集體離去,例如台灣的澄清湖以及中國大陸許多地方都有類似情況。目前台灣或國外有大量鸕鶿夜棲的地點,也都是人類不易到達或是嚴格保護的地方。慈湖正好是處在三面環海的絕佳位置,無論到哪個方向的海域覓食都相當方便,加上這裡又有大片沒有人類干擾的水邊樹林,裡面溝渠密布而不易走動,應該是大量鸕鶿選擇在此地落腳夜棲的主要原因。
  對岸大陸的廈門、泉州等地,在過去也有大量的鸕鶿棲息,但是隨著大量的開發及人為騷擾,現在對岸的鸕鶿已經很少了。雖然現在還是可以在海邊偶爾看到大量的鸕鶿,但是這些鸕鶿應該都是在慈湖夜棲,從這邊飛過去的。金門由於多年來的軍事管制,使得工商發展速度比不上台灣,也比不上廈門。但是多年的軍事管制,卻保存了金門許多自然或人文的瑰寶。如果你搭飛機接近金門,你會贊同金門的「海上公園」美名並不假。跟對岸過度開發的廈門相比,翠綠的金門才是適合人類與鳥類居住的地方。鸕鶿是一種很聰明的鳥類。我相信,當鸕鶿秋天從北方飛來,看到海峽二邊的差別,也會認為金門才是適合鳥類居住的地方,而落腳在這裡。當大家冬天到金門,除了看漫天飛舞的鸕鶿之外,也不要忘了觀察金門的生態環境,看看為什麼金門能吸引這麼多的鸕鶿生存。
丁宗蘇(台大森林環資系助理教授)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