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我們在此相遇

  • 點閱:5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巨匠已逝,文字不朽難以歸類、出入記憶、精微細膩的憶念文集與約翰•伯格人世重逢,我們再度相遇,此時此地「先死後生。之所以會有誕生,是為了要讓那些打從一開始就壞了的東西,在死亡之後,有個重新修復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為何出生在這世上的原因,約翰。我們是來修理的。」各界好評:一本敘述藝術之作,融合了他所擅長的所有形式。伯格再一次帶領我們經歷生命的真實存在。──《西雅圖時報和郵訊報》一本精彩絕倫的回憶錄 / 沉思錄 / 小說,一段充滿熱情、穿越時空的個人旅程,幾乎和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一樣美麗,美麗到難以歸類。──《水牛城日報》伯格將他一生的經歷和夢想,拆解成一系列別出心裁的旅行誌。這是一場宛如藝術和臥遊之旅的書寫,獻給那些熱愛在當下迷路之人。──《薩城星報》內容介紹:這是一本以七座城市串聯記憶的溯往之書、死亡之書、愛之書、成長之書。主角在街道上遇見逝去的母親、父親、女兒、戀人、啟蒙老師,看見波赫士的天空,逐步構建出約翰.伯格的前半生。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小說、回憶錄、散文或傳記,而是一種混雜了這些文體的嶄新文類,New Statesman 所謂「未來的文類」:「是虛構,但非傳統小說;是作者的第一人稱,但非回憶錄;是在時間與空間中自由穿梭的描述,但又始終立足當下;是一篇無悔的告解,也是對感知與情感的深刻挖掘。」故事從里斯本五月底一個炎熱午後揭開序幕:伯格在公園長椅上遇見已去世十五年的母親,自此展開追述。「我們在此相遇」,相遇的地點、人物、時間,因為在此相遇,而成就自我與人生。約翰‧伯格逝世之後,我們重新閱讀他如何回顧相遇,在現實與想像的交錯中,注視那些曾經走進他生命的生命,並檢視我們自己的生命。

約翰.伯格John Berger世界知名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倫敦,二○一七年辭世。伯格生前長期居住於鄰近法國邊境阿爾卑斯山的小村鎮裡,深受當地傳統習俗及艱困生活形態所吸引,以山中居民為主題撰寫多部相關作品。《約翰‧伯格四季肖像》紀錄片,捕捉巨匠晚年風華。伯格作品大多批判色彩濃厚,表現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對社會、政治議題之看法亦獨具一格,公認為歐陸最具影響力藝評家。著作浩繁多元,重要作品有:《第七人》、《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影像的閱讀》、《藝術與革命》、《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的異義》、《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班托的素描簿》等。譯者簡介吳莉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建築的法則》、《攝影的異義》等。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