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人生風景

  • 點閱:18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余秋雨,這是全球華文讀書界都不感到陌生的一位當代作家,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歎》、《行者無疆》、《借我一生》所擁有的讀者量,難以計數。 他的人生經歷更是令人驚歎。童年時代與中國農村民俗生態的血肉相融,青年時代在「文革」災難中的生死掙扎,後來又成?最年輕的教授和高等院校校長,仕途暢達時毅然辭職親自歷險考察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文明遺址,所寫書籍暢銷全球又受到諸多嫉妒和譭謗,卻永遠有無數「余迷」捍衛著他…… 這些經歷,使他對人生?生了極?豐富又非常特殊的感悟。這本書就是他的人生感悟的彙集,部分摘自已經出版的書籍,部分是從未發表過的文稿。本書在中國大陸已經有三個版本面世,每個版本都廣受讀者歡迎。 余秋雨的人生思索Life Wisdom 我看到,被最美的月光籠罩著的,總是荒蕪的山谷。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簇擁著的,總是友情的孤兒。 我看到,最興奮的晚年相晤,總是不外于昔日敵手。我看到,最怨憤的蒼老歎息,總是針對著早年的好友。我看到,最堅固的結盟,大多是由於利益。我看到,最決絕的分離,大多是由於情感。我看到,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戰。我看到,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齟齬。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的酒水浸泡著,越泡越大。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矜持的水筆描畫著,越描越淡。我看到,最早到臨終床前的,總是小人。我看到,最後被告知噩耗的,總是摯友。卷首感言     文/余秋雨 上海辭書出版社卷首感言三年前,時任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的李偉國先生來電,說要編一本我的「語錄」。 「語錄」這詞,意思很平常,但在中國文化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被賦予了某種奇怪的色彩,讓人聞之卻步。幸好,作家張愛玲?她那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姑媽編過幾頁語錄,讓事情回到了平常。現在要編的語錄,無非是從我以前出版和發表的書籍、文章、演講中摘取一些能夠獨立分割出來的段落,給比較繁忙的讀者帶來一點方便。我想了一想,同意了。這些年我還在世界各地遊歷,而辭書專家王雅軍先生和張良一先生則一直在孜孜矻矻地做著這件事,我一時都忘了。直到有一天,一大堆稿本分好幾個大紙袋裝著送到我眼前,我才大吃一驚,並深深感動。後來,上海人民出版社與辭書出版社協商共同出版,並由年輕一輩的編輯張莉重新選編整理。新的稿本體現了當代年輕人的選擇標準,但體量還是很大。這期間,我又見到了由東北著名詩人馬和省先生和其他兩位詩人策劃編選的《余秋雨語錄》,便?生了一種擔心,怕上海版的語錄與東北版?生太多的重復。因此,以後旅行,不管到世界哪個角落,都在行李箱裏帶著上海的那堆稿本,偶爾拿出來翻翻,每次都抽掉幾頁,凸顯「人生」這個主題,最終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不知道廣大讀者是如何看待這些語錄的,自己卻有一個意思要向大家表述——我的那些書籍和文章,就像是栽種在山間的一棵棵樹木,栽種之時不敢想像它們的葉子會被一片片採摘。因?在我看來,樹葉之美,在於樹木的能量和姿態;樹木之美,在於山巒的能量和姿態;山巒之美,在於天地的能量和姿態。因此,樹葉不宜採摘。但是,此論不可絕對。寒冬季節,萬木凋零,山河失色,只有夾在書本間的那些樹葉還?人們保留著某種記憶。即便不在冬季,世上還有很多人無暇或無力暢遊山林,那?,幾片樹葉,也算是一種不俗的饋贈。眼前這本書,就是從我栽種在山間的那些樹木中採摘下來的葉子,它們脫離了曾經滋養它們的枝幹,卻在這裏拼接出了一個圖案,這個圖案叫「人生」。如果讀者願意湊近一聞,說不定還殘留著山林的依稀氣息。 目 錄 卷首感言第一章 人生滋味第二章 人格尊嚴第三章 仁者愛人第四章 恥於整人第五章 警惕小人第六章 慎?文人第七章 清理友情第八章 嫉妒和謊言第九章 朝拜文明第十章 體驗文化第十一章 跋涉廢墟第十二章 漂泊心態第十三章 月下故國第十四章 萬里行腳第十五章 審美境界第十六章 寫作感受

余秋雨,著名美學專家、文化史論學者及作家。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及「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並曾任上海戲劇學院、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辭職後繼續從事教學和寫作,兼任上海寫作協會會長。代表作《文化苦旅》及《山居筆記》在兩岸三地獲獎連連廣受好評,而其「行走在文化長河中」的書寫方式,也曾引發文化界及知識分子間的熱烈討論。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