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們的希望地圖」網站寫希望的人,有兩種很有意思的反應。一種是突然不知道該寫什麼,驚覺自己失去了希望的能力。有個網友說:「這個活動,也意外的讓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從對自己誠實做起。」另一種反應是跨出排斥政治的心態,學習當一個公民,並說出自己對未來的想像,認為「政治人物做不好,如果我們保持沈默,那麼我們也難辭其咎」。有些人最後甚至寫上癮。
這個活動意外成了公民的許願練習機,吸引了許多人探索內心對未來的真正期待。
用「一中市場」、「綠卡」這些總統選舉期間的新聞熱門關鍵字,在「我們的希望地圖」網站上搜尋,被提到的次數遠遠不如「不孕」、「馬路」、「孩子」、「同志」……等。這顯示大家最關心的其實是生活過的好不好,和激情的政黨支持者,或大眾媒體所感興趣的,大不相同。
「我們的希望地圖」最初的發想,本來就是想讓一些在目前大眾媒體發不出聲音,或是不想發出聲音的人,有所發聲的機會。從統計數字看來,希望地圖的參與者,真的是當初所希望的這些人。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你有一本,馬總統也有一本。
活動之初,就有一個出版計畫,要將活動記錄,並且把書送給新總統,邀請他一同來成就希望。這樣的全民希望之書,反應了「最真實的民間希望,最在地的台灣感動」,是一個國家的具體縮影,也是各行各業極佳的需求趨勢參考。
同樣生存於台灣的命運共同體,除了自己,別人希望些什麼?歡迎你打開本書,在別人的故事中,接近自己。
(本書的淨收入將全部投入「我們的希望地圖」公益活動,成為活動唯一的收入來源,以及繼續往前發展的助力。如果你認同「我們的希望地圖」,歡迎購買一本書,收藏全民希望,同時贊助一個公益活動,謝謝!)
吳若權、李偉文、林懷民、查理王、洋蔥頭、胡志強、郝明義、張妙如、張曼娟、幾米.......等來自各行各業、心中擁有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