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國蘇(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心智科主任)吳佑佑(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推薦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都會遭遇到大大小小的難題,有些問題,例如孩子身體不舒服或發生意外,你知道何時和如何去尋求幫助,如:打電話給誰、去什麼地方求診,以及在治療期間適當的期待。但是當孩子出現行為上的問題,例如在學校惹了麻煩、在家裡相處出現困難,或顯現出焦慮或憂鬱症狀,你卻坐困愁城、一籌莫展。它是正常的行為,還是值得擔憂的問題?是你的錯嗎?他在學校或跟朋友相處有什麼不對勁嗎?你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應該靜待它的消失,還是尋求協助?如果是後者,應該找誰,是學校諮商人員、心理師、小兒科醫師,還是兒童精神科醫師? 現在,父母可以在《只是過渡現象嗎?》書中找到問題的答案。本書難能可貴地結合小兒科醫學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學知識,透過兩個科技聯集的視野,史薇多醫師和李歐納德醫師以完整的答案,包括實用的忠告和醫學當前發展狀況的資訊,提供給家長。因為兒童的思想、行為和情緒,根源於先天的特質、發展階段和生活經驗」,可能不是輕易地就弄清楚問題來龍去脈,因為非常相似的症狀,可能起源於相當不同的情況。 《只是過渡現象嗎?》檢視孩子從學步期到青春期所面臨的種種挑戰提供指南來區分應該加以注意的問題行為和只是發展階段的過渡現象。此書分成兩部分,「發展階段篇」涵蓋發展的問題階段,如:吸拇指、尿床和睡眠問題等,提供父母可在家中執行的實用指南,以及如何利用老師或小兒科醫師給兒童的協助。「問題行為篇」介紹十餘種醫學和精神學障礙,包括,焦慮、憂鬱和學校問題等,當這些不「只是過渡現象」時,將影響孩子的行為。文中包括診斷的檢核表,以便家長能精確地評估孩子症狀的性質和嚴重度。這些障礙很普遍,但是小兒科醫師和父母通常不願意去面對現實,這些症狀是需要醫學治療的問題。作者以感性的口吻和善意的的手法,處理這些問題,透過完整的醫學資訊和忠告,讓家長安心。 《只是過渡現象嗎?》也幫助家長作好準備,對困難的抉擇作明智的決定,如:是否用藥物來治療孩子的過動、何時讓憂鬱的青少年住院。它提供精確的解釋,說明行為問題為何會發生,分享最先進的兒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資訊,以及幫助讀者應付養育學齡兒童的許多挑戰。因為當家長關心他們的孩子時,它永遠不「只是過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