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故事的真相

  • 點閱:15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每個故事都是一場表演,讓我們目眩神迷!──華盛頓郵報
轟動國際文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創作的起點! 楊.馬泰爾嚴選短篇小說代表作!榮獲加拿大Journey Prize最佳短篇小說新人獎!並被改編成電影和舞台劇!The Facts behind the Helsinki Roccamatios And Other Stories
那是用言語無法直接訴說的情感,那是再濃再深的感情也理不清的語言!這四個故事既是一個作家的過去,也是所有讀者的未來……
我們用故事記憶這世界,重新創造它、擁抱它。
  讓我來告訴你幾個故事:一段以時間為軸、跨越了疾病與死亡的動人生命故事;一名酗酒的清潔工,與他在破敗廢墟內奏出美妙天籟的人生故事;一位典獄長,和因他而掙扎著死了千百回的絞刑犯的人性故事;一座製造出『一直用到進天國的鏡子』的機器,以及感傷又喜悅的回憶故事……
  故事一說出口,便有了自己的生命,而當今最受矚目的作家楊.馬泰爾更用他獨特的優雅與原創性,賦予了它們超凡的生命力!毀滅與創造、戰爭與音樂、死亡與官僚、抽象的記憶與現實的物質……這四個故事主題各異,卻都深深撼動人心,而充滿創意的寫作形式與雋永有味的情節,在在顯示楊?馬爾泰的創作才華,早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前,即已令人驚豔!
 ● 皇冠讀樂Club:blog.roodo.com/crown_blog1954 ● 皇冠青春部落格:www.wretch.cc/blog/CrownBlog ● 皇冠影音部落格:www.youtube.com/user/CrownBookClub
作者簡介楊.馬泰爾 Yann Martel  外交官之子,一九六三年出生於西班牙。幼時曾旅居哥斯大黎加、法國、墨西哥、阿拉斯加、加拿大,成年後作客伊朗、土耳其及印度。畢業於加拿大特倫特大學哲學系,其後從事過各種稀奇古怪的行業,包括植樹工、洗碗工、警衛等。  二十七歲始以寫作為生。曾兩度造訪印度想要寫作,結果旅費用盡,幾乎無以為繼。但是馬泰爾有一天來到孟買附近的一個小鎮,忽然文思泉湧、欲罷不能,情節內容一一浮現。  他花了六個月的時間造訪印度南部所有的動物園,並深入了解當地生活,隨後回到加拿大,開始鑽研各宗教教義,而他的曠世奇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逐漸成形。該書出版後立即讓國際文壇為之驚豔,不但全球已熱賣突破七百萬冊,更贏得英國文壇最高榮譽『曼布克獎』、德國出版界最高榮譽『德國圖書大獎』等六項國際大獎,以及十幾項大獎的提名和年度好書推薦!英國出版社並特別與英國《泰晤士報》、澳洲《年代》雜誌共同舉辦了一項國際插畫競賽,由第一名得主為本書繪製全新彩色插圖,推出精美的『繪圖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目前並已被改編拍成電影。  而這本短篇小說集《故事的真相》則是馬泰爾的處女作,在書中處處可見其獨特的原創性與細膩優雅卻充滿力道的敘事風格,也充分顯現了其過人的創作才華。  自二○○五年開始,他成為加拿大薩克其萬大學的駐校學者,目前也定居於該地。
譯者簡介張定綺  台大外文系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曾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資深編輯、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召集人,曾任職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譯著甚豐,屢獲新聞局評鑑為優良中譯作品。

導讀
青年M的奇幻漂流作家◎李佳穎
  試想:十九歲的青年,剛進大學,第一年興致勃勃,望著有如郵購目錄的選課表,恨不得只要填上付費寄回就可以得到那些與課名同樣炫目同樣可口同樣神秘的知識,順著學士、碩士、博士爬上我們聽說那應允一切的地方。第二年中拿到成績單,必修被當了兩科,他的驚恐除了來自一貫不可知的未來,更多了一個不認識的自己:萬一我不是那個我以為我是的人?
  若是你,下一步會是什麼呢?青年M可以告訴你他的──不是重修補考把那些遺棄他的知識壓回自己腦袋,不是急忙查詢如何申請轉學──而是坐在書桌前提筆一字一字寫下他第一篇創作。這轉折聽來如此不合理,但它就這麼發生了。
  楊.馬泰爾完成著名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前八年,即一九九三年他三十歲時,在加拿大首次出版了《故事的真相》裡的四篇小說。他在二○○四年重新修訂過的英語版前言中提到了他創作的緣起,並直言這是他早期創作生涯中最好的四篇作品。
  這些小說的確誠實地反映了一個年輕人的世界觀,與青年小說家直接而野心勃勃(一如它的書名)的文學奇想。〈赫爾辛基羅卡馬提歐家族的幕後真相〉敘事者青年在病榻前陪伴臨終的大學學弟愛滋病患保羅。為了避開死神難堪的凝視,敘事者從《十日談》得來靈感,發明了一個遊戲──二十世紀的《一千零一夜》──他與保羅開始虛構一個名為『羅卡馬提歐』家族的故事,並規定兩人輪流從一九○一年開始,針對每一年選出一件歷史上的大事紀,作為羅卡馬提歐家族故事線的基調。  除了少許段落外,馬泰爾從沒詳實寫出『羅卡馬提歐家族的故事』。小說在一段年度大事選、一段敘事者與保羅、保羅家人的互動之間交錯進行。我們很快會發現,敘事者與保羅對年度大事紀的選擇分別反映了兩人的內心狀態。  保羅,隨著他日漸『融化』的身體,總是悲觀地選了戰爭、衝突、殺戮,而敘事者為了制衡對方將故事(與現實)帶往毀滅,則一廂情願地選了許多發現、創造與突破。至此敘事者與保羅成了小說家的『羅卡馬提歐家族』,隨著時間前行,一步步對我們揭示小說家捎來關於說故事、人性、友誼與死亡的信息。
  〈死亡的方式〉則是形式先行的作品,主旋律是一封由典獄長寫給一位死刑犯母親的公文式信件,內容包括了犯人最後一餐的內容,他吃了沒有,怎麼吃,犯人是否接受宗教儀式,最後一晚做了什麼,犯人從囚室到刑室走完最後一段路的過程,將死之前的反應,最後的遺言等。
  小說以上述格式作了九篇編號的變奏練習,犯人一律名叫凱文,其中一個凱文最後晚餐只要了一顆梨子(但沒有吃),另一個凱文從頭笑到尾,還有一個凱文則在行刑前一晚自殺了。馬泰爾大膽而機械式的練習除了反映凱文的性格,甚至容我們想像窺探他(們)的一生之外,更迫使讀者面對制式化下獨立個體僅存的瑣碎與尷尬。〈永生鏡子公司〉亦充滿形式上的試驗:頁面一分為二,一邊是老太太回憶自己的一生,一邊則是老太太的故事聽在敘事者(孫子)耳裡的聲音──嘰哩呱啦,中間則夾雜敘事者對這些老故事偶發的不耐評論,小說到最後轉成了一篇略嫌古板的寓言。
  〈聽美國作曲家約翰莫頓……〉是四篇小說裡較輕形式、作者操作較隱晦的一篇,但也是情感最複雜、最有人味的一篇。一場偶然的退伍軍人音樂會讓敘事者第一次感受到『將情緒翻譯成聽覺』的魅力,他著魔似地跟蹤作曲者兼演奏者約翰莫頓來到深夜打烊的銀行(約翰莫頓不演奏時是個清潔工!)短暫的邂逅裡他逼近了約翰莫頓的人生與創作哲學,一切過程在隔日他拜訪越戰紀念碑,用手指觸碰了在碑上找著的莫頓創作所紀念的同伴名字當下立體起來,他人的歷史經由故事與創作成了真實,小說最後迴避解決,只讓呼應的記憶帶出香氣般的神秘沉默。
  綜觀這四篇早期創作,青年馬泰爾關心的主題昭然若揭:說故事與形式的探索。不算多產的馬泰爾至今只出版了四本創作:兩本短篇小說集與兩部長篇小說(Self, 1996; Life of Pi, 2001)。  一直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故事』仍是馬泰爾努力的方向:『我們是故事的動物,藝術與宗教的基本核心都是故事。人生的功課便是找出你的故事,說出關於你自己、你的家族、你的城市、你的國家、最終是你的宇宙的故事。』《故事的真相》裡四篇中短篇小說儘管炫技,儘管處處可以看見作者,儘管透出一股孩童第一次拿到圖畫紙與彩色筆的得意忘形──那正是引我駐足之處。在那些地方我看見初生小說家逼近『界線』的熱情,與躲在不落俗套的描摹與敘述下那露出尾巴的渴望──『我有個感動要告訴你!』──而這讓我感動。
  為何在學業重挫的打擊下,青年M的反應是一頭栽進說故事的世界裡?我們不得而知。如同馬泰爾在某次訪問中提到『當初實在不是我選擇了寫作,而是寫作選擇了我。』少年Pi的漂流之所以奇幻,因為小說家試著利用妥協的語言為工具帶領讀者去質疑習以為常的理性與邏輯,《故事的真相》可說是馬泰爾早期人生中第一次非理所當然的探索與成果(亦為記錄),而我們──只能回頭看的讀者──已知道這薄薄一本漂流永恆改變了小說家的人生方向。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