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傳唱千古,深深融入我們生活,也幾乎人人都能隨口吟哦幾句。但是唐詩經常運用典故或比喻來表情達意,植物尤其運用甚廣。例如杜甫詩句「夜雨剪春韭」、王昌齡「忽見陌頭楊柳色」、王維「山中習靜觀朝槿」,裡面蘊含的或別愁離緒或七情六慾,若能認識其中提及的植物種類、樣貌與特性,並了解它們在文化傳統上的象徵意含,必定可以更加理解詩句的蘊含與詩意的境界,真正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加深我們對詩的感動。
潘富俊教授秉持植物專業,以及大半輩子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整合了這兩門學科,讓「科學」與「文學」共舞,更讓莘莘學子可以破除科系藩籬,統合知識,自然而然擴大學習的領域,真正落實通識教育。本書縝密結合77種植物與77首最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唐詩,深入分析植物特性,以及詩人運用的技巧與匠心,並有專業的延伸閱讀引導。讓讀者實際體會植物在唐詩中的靈活運用。
潘富俊
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博士,曾任林試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學與植物密切相關,所愛與中國古典文學密不可分。數年前,將台北植物園從教學用園成功轉化維台北市民優質遊憩點,寓教於樂,讓民眾在林木花鳥之中,悠哉吟哦古典詩文。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學》《楚辭植物圖鑑》《唐詩植物圖鑑》《成語植物圖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