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集合的掩體

  • 點閱: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此詩集於正文中穿插進法籍猶太裔神祕主義者西蒙・韋伊(Simone Weil)的〈關於主禱文〉中譯(鄒佑昇翻譯),擷取譯文片段轉換為商用電碼後,以橫排形式呈現於第95頁到第72頁,採銀色油墨印刷,區隔詩作,形成互文。另將〈關於主禱文〉全文中譯印於內封之上,供有興趣的讀者閱讀。《集合的掩體》先是在二〇二一年出版了德文版“ die sich vereinende deckung”(ELIF Verlag),頗受好評,引起諸多德語詩人關注。中文版獲選為2022年紅樓詩社「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得以順利問世。二十一世紀台灣現代詩的新聲音,生活的脈絡與思想的體系在詩作中交錯神祕,哲學,神學,科學,音樂,「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大衍曆略釋》作者鄒佑昇神祕新作 2022年紅樓詩社拾佰仟萬出版贊助作品《集合的掩體》題獻給法籍猶太裔思想家,神祕主義者西蒙・韋伊(Simone Weil, 1909-1943)。收錄鄒佑昇自二〇一四年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佛學研究所博士後的創作,全書有四十一首詩,十則斷片,以及俳句一首。鄒佑昇的詩作,多由日常中出發,從世俗的節奏中以語言為工具試圖聯繫神祕的哲思。並且讓閱讀者重新領會語言的意義,詞與詞的連結是模糊了事物的輪廓,還是銳化了誤解?人類的語言能像一把樂器,輕鬆地調成和諧的樂音,讚頌美麗的世界?《集合的掩體》是作者對自身施作的痕跡,是將自己交給語言的形式;而作者將在這份稿件得到一個穩固的物質形式,所謂自我的體外化時,再次執行詞語與吐息二者間的那道區分(《奧義書》上說人吐息時不能言說;言說時無法吐息),於是從自我逃逸,散落,並重新撿拾自身。「我該看些什麼?我設想自己應當讓隱喻機器(不曾停止將一物代換為另一物)的運轉減速,以一薄而易折的刃貼著種種輪廓一路劃過去,讓每個輪廓在自己的輪廓中懸浮。『這個過程一定會讓人們有可能去辨識某些迄今無人見過的,連藝術家自己都沒看過的事物。』──尼可拉斯・魯曼」事物,抵著邊緣的梯度:一些句子從那滑入這個時刻,一些句子從此陷落。明與暗裡的卵石。

鄒佑昇一九八七年生於宜蘭,三歲後定居苗栗。密契論與模控學的業餘愛好者。現就讀於德國慕尼黑大學佛教研究博士班,試著完成一篇論文,關於「對不可觀察者的觀察」。曾出版習作集《大衍曆略釋》(自印,二〇一四)、德語習作集“ die sich vereinende deckung”(ELIF Verlag, 2021)。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