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隨筆》薈萃了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蘭姆最出色的隨筆作品,堪稱十九世紀英國文學的瑰寶。
蘭姆在倫敦做了三十六年的公司職員,雖然一生貧困,卻始終熱愛著生活與人群,倫敦的喧鬧與繁華永遠是他靈感的泉源。從一八二○年開始,蘭姆以「伊利亞」為筆名在雜誌上發表隨筆,連續十餘年,這些隨筆或寫小職員的辛苦生涯、忙裡偷閒的小小快樂,或漫評讀過的詩書,回憶看過的戲、認識的演員,或寫乞丐、單身漢、酒鬼,城市中的平凡瑣事到了他筆下都添了份詩意浪漫。他的筆調亦莊亦諧,幽默戲謔之中暗含個人辛酸;文風含蓄迂回之餘,亦不失情真意切,展示出英式隨筆的至高境界。正如三十年代我國作家梁遇春所言︰對於心靈的創傷,蘭姆是一劑「止血的良藥」。這些隨筆最後集結為《伊利亞隨筆》兩冊共六十八篇,本書從中選譯三十二篇主要作品,涵蓋各類題目,呈現出蘭姆廣泛的興趣與敏銳的感受力。
本書並選入中國散文名家梁遇春的<查爾斯.蘭姆評傳>,做為導讀。
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 1775—1834)
英國隨筆散文大家,亦寫詩及莎劇評論,筆名伊利亞,以《伊利亞隨筆集》聞名。
一七七五年生於倫敦,家境清寒,七歲時進入倫敦的慈善學校就讀,與詩人柯勒律治成為終身朋友。十四歲時,因口吃而未能通過大學先修班考試而輟學後,即開始自謀生計。他初入南海公司,十七歲轉入東印度公司做職員,直到五十歲退休。蘭姆的一生充滿了痛苦與哀愁,他的哥哥約翰早亡,姊姊瑪利因精神病發作,殺死母親,從此他一肩負起照顧瑪利的責任,斷絕了與愛侶安妮?西蒙斯結婚的念頭,終生未娶,照顧姊姊達四十年之久。
蘭姆與姊姊瑪利合寫的《莎士比亞故事集》,將莎士比亞劇本中的二十個改寫為散文,原為青少年讀物,後來成為大眾接觸莎劇的重要入門書。一八二三年出版的《伊利亞隨筆》為蘭姆創作的最高成就結晶,內容多為自傳體的小品文,續集《伊利亞隨筆續篇》於一八三三年出版。
導讀者簡介
梁遇春(1906 ? 1932)
現代散文家與翻譯家,優秀的散文文體家,郁達夫稱之為「中國的伊利亞」。一九二四年進入北京大學英文系,一九二八年任教於上海暨南大學,翌年返回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後因染急性猩紅熱,於二十七歲時猝然去世。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淚與笑》等,譯有《近代論壇》、《英國詩歌選》、《吉姆爺》等。
譯者簡介
劉炳善(1927 ?)
一九五一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外文系。河南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莎士比亞與英國散文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莎士比亞協會會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作家協會理事。擔任英國文學史及莎士比亞戲劇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指導博士生進行英國文學和莎士比亞的研究工作。
主編作品:《英國散文史》、《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
翻譯作品:《伊利亞隨筆選》、《倫敦的叫賣聲》、《亨利五世/亨利八世》(莎劇)、《蘭姆絮語散文》、《伍爾夫散文》、《蘭姆經典散文選》。
出版著作:《中國文學漫筆》、《異時異地集》、《書和畫像》、《譯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