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工業設計師山中俊治分享近四十年的經驗,詳述如何將抽象的概念成形,在設計中展現架構之美,將最完美的產品交到使用者的手中。一本書,看穿表象、深入本質。作者談人前風光的成功,也談無法商品化的失敗。這不只是一本談論設計的書,而是告訴我們如何享受人生這場遊戲的人間觀察。 為什麼自動驗票閘門的IC卡(非接觸式電子票證)判讀角度要傾斜13.5度? 為什麼設計機器人之前,要先了解動物標本的骨架? 為什麼蘋果(Apple)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堅持產品外型必須是直角? 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和設計架構有關。本書作者山中俊治(Shunji YAMANAKA)是日本著名的工業設計師,以他設計手錶、桌燈、辦公椅、3C產品,到義肢、機器人、汽車的經驗,在書中提出解答。 作者以自傳式的筆觸,從他擅長的機械工學領域談起,娓娓道來近四十年設計生涯的觀察和心得。分享他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自然科學、物理現象、材質特色、衡量推算的觀察,也穿插他和不同領域的頂尖人物合作的經驗,像是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劇作家小山薰堂、創業家猪子壽之、機器人專家古田貴之和石井裕等,字裡行間顯露他兼具理性和感性的特質,以及對於綜觀全局的用心。 「產品設計,是設計師送給使用者的禮物」,作者提醒設計師除了重視外型,也要在第一線的現場發揮「多看、多問」的好奇心,深入了解藏在表象之下的內在,從人際互動和觀察之中回歸「人」的本質,並且深入使用情境,進而掌握架構、關照整體,這才是設計的精髓所在。
姓名:山中俊治Shunji YAMANAKA產品設計師。一九五七年出生於日本愛媛縣。一九八二年自東京大學工學院產業機械工學系畢業後,進入日產汽車設計中心任職。一九八七年起自立門戶,成為自由設計師。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四年擔任東京大學副教授。一九九四年成立Leading Edge Design。 代表作品從手錶到鐵路列車,同時也參與機器人設計。二○○八年至二○一二年擔任慶應義塾大學教授。二○一三年起擔任東京大學教授。 二○○四年獲得德國iF Good Design Award和日本每日設計獎與Good Design Award等多個獎項。二○一○年,作品「tagtype Garage Kit」獲選為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永久館藏。 著作包括《Future Style》《人類與技術的素描簿》系列,以及攝影家清水行雄拍攝的山中作品集《機能的投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