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鰻漫回家路

  • 點閱:3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假使你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該怎麼知道自己要往哪去?鰻魚泅泳數千公里回到出生的大海死亡一如人們汲汲營營生活,只為了回到心中的家「我們生來就有家,有傳承,我們盡一切可能想讓自己從這個命運中解放,但遲早會發現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回到源頭;假使回不去,生命就不是真正的完整。」▒︎ 揉合自然書寫與個人回憶,一個關於鰻魚與傳承的故事▒︎ 瑞典最高文學桂冠奧古斯都非虛構大獎獲獎作品▒︎ 泰晤士報、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出版者週刊、史密森尼學會、亞馬遜書店、Apple Books、Goodreads年度好書你知道嗎?事實上,我們對鰻魚知之甚少。幾千年來,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都沉迷於「鰻之謎」。鰻魚從哪裡來?牠們是什麼?牠們是魚還是別種全然不同的生物?即便到了科學發達的今日,世上還沒有人見過鰻魚交配或生殖。我們也仍然不知道,是什麼驅使在淡水居住數十年的牠們,泅泳數千公里,回到起初誕生的大海海域中死去。鰻魚仍然是個謎。本書作者帕特里克斯文森,結合現代海洋生物學、歷史與文學中關於鰻魚的研究,以及自己與父親捕鰻的經驗,為這個神祕又奇異、被人們深深誤解的物種描繪出一幅令人沉迷的詩意圖像。在《鰻漫回家路》裡,我們遇見偉大的思想家,從亞里斯多德、佛洛伊德到瑞秋卡森。我們也遇見致力於探尋鰻魚起源地的科學家,包括來自丹麥的海洋生物學家約翰納施密特,他在二十世紀初展開一趟遠洋探尋任務,期間經歷各種狀況以及一場世界大戰,直到二十年後才抵達目的地。同時,在書中,斯文森的視線不停跳轉回到他的童年時期,細緻描繪父親帶著他一同在老家附近溪邊釣鰻魚的回憶。他的父親是一名刻苦耐勞的鋪路工,話說得不多,釣鰻魚是他唯一的興趣,也成為斯文森與父親之間最深刻的連結。從小,斯文森就聽父親述說關於鰻魚的一切,牠們的各種變態階段、牠們生命中的偉大長征、牠們那遙遠如夢的誕生地、牠們的深不可測。斯文森思索著鰻魚,也思索著他與父親。完美揉合自然書寫與回憶錄,斯文森這趟認識鰻魚的旅程,成為一趟對於人的探索:關於根源,關於命運,也關於最重要議題,死亡。這一切匯聚的結果,便誕生了這本滑不溜丟卻十足迷人,讓每位讀者驚嘆且迷醉的神奇之書。獲獎資訊《鰻漫回家路》在2019年拿下奧古斯特文學獎(August Prize)非虛構大獎,這是瑞典最大的文學獎,地位相當於英國的布克獎,或美國國家圖書獎。本書從在瑞典出版至今,已在當地累積售出超過20萬冊(瑞典總人口數僅約一千萬),是瑞典近年來最成功、最不可思議的非文學作品銷售成績。2020年,《鰻漫回家路》游向世界,在英國、美國也囊括無數年度選書與好評。☆ 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 理查杰弗里斯自然寫作獎決選☆ 卡內基獎章入圍☆ 史密森尼學會最佳科學書籍☆ Goodreads讀者票選獎決選☆ 泰晤士報及週日泰晤士報最佳自然書籍☆ 紐約時報年度最注目書籍☆ 時代雜誌年度必讀書籍☆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注目非虛構書籍☆ 洛杉磯時報最佳自然書籍☆ 出版者週刊年度好書☆ Amazon最佳科學書籍☆ Apple Books 選書 各界盛讚斯文森的作品與其主角一樣,是隻奇特野獸:此等生物在不同國度間恣意變形,自在悠遊。本書不只是豐富的自然史,也是動人的父子回憶錄;它提出文學、宗教與風俗的深刻議題,說到底,讓我們領悟生存在這個充滿疑問又無法得到全部解答的世界,究竟有何意義。 ——《紐約客雜誌》《鰻漫回家路》字句間的孺慕情感,追懷的是一個再也無法復返的世界,而鰻魚若是無法維持其神祕感,便再也無法存續⋯⋯斯文森先生將鰻魚的自然演進史——或者說,人類想要瞭解牠的拙劣科學研究史——與自己童年時期隨著父親經歷到的細膩精彩的捕鰻史融合。豐沛強烈又多愁善感的文字描述,讓斯文森先生的父親與馬尾藻海的鰻魚同樣魔力十足又自信決斷⋯⋯斯文森先生的書正如他父親的小木屋,有許多故事,而且大小尺寸剛剛好:充滿了愛與回憶,祕密能夠長存,悲傷會化成外面那片盈盈發亮的湖面,那就是作者自己的馬尾藻海,鰻魚永遠在裡面自在悠遊,彷彿伸手可及——但又瞬間消失。——《華爾街日報》就許多方面而言,瑞典的帕特里克斯文森讓這本書成為最佳科普教材,他同時提供現代研究、古典哲學、虛擬小說、精神分析(!)並加入了一絲自傳成份,就此成就了完美擘畫、優雅雋永又引人入勝的精彩作品,讓大家更能深入認識這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詩意無窮、澄澈清明又絲絲入扣的語言文字,《鰻漫回家路》呈現了一位父親最細緻敏銳的樣貌。 ——VG(挪威)帶著哲學與存在思辨的底蘊,它探索瀕危的鰻魚的起源與神話,以及牠們在人類與自然世界的位置。這個故事令人神迷,帶領讀者深入氤氳水域,思忖其背後的隱喻。帕特里克斯文森讓我們跟著鰻魚從馬尾藻海出發,通過一張張餐桌,一路抵達他自身的靈魂深處——歸功於他的父親,鰻魚在那裡一直佔有一席之地。這是個父與子的故事,對鰻魚的共同熱愛維繫了兩人的關係,一切盡在不言中。         ——奧古斯特文學獎頒獎詞(瑞典)我得承認,鰻魚無論生的熟的、老的少的,向來都不是我的最愛,但這本令人著迷的作品——一部份是豐富的自然史,一部份記載一對父子透過釣鰻連結起來的深刻情感——這種驚人美妙又不為人知的神祕生物徹底收服了我。直到一九二〇年代,透過一位大無畏的丹麥人孜孜不倦地在大海拖網研究,人們才終於得知牠們誕生於浩瀚的馬尾藻海。這本由一名瑞典新聞工作者撰寫的美麗的書,已經是瑞典重量級文學獎的得主,它讓我對這種生物油然起敬。  ——《週日時報》「年度最佳自然書」最美好的神祕就在科學尚未企及之處,其中名列前茅者非鰻魚的性生活莫屬。          ——梅蘭妮雷德,《泰晤士日報》我仍然不太確定自己喜不喜歡鰻魚。但我超愛這本書。 ——《週日時報》鰻魚世界魔幻迷人又費解的精彩作品——並非是對鰻魚的科學分析,而是認真思考牠們的光榮過往。若你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會享受此等思慮過程的讀者,其實,本來我也不覺得自己做得到,但我竟然也就這麼為雜誌寫了一篇書評了。 ——《紐約雜誌》正如鰻魚在鹹水水域與淡水河谷間自在漫遊,斯文森的這本作品也成了自然史與回憶錄的完美綜合體。斯文森的父親經常帶年幼的帕特里克釣鰻,兩人在星光熠熠的深夜出門,猶如最神祕有趣的暗夜儀式。  ——《紐約時報》斯文森透過文學、科學與個人研究成就了這本作品,激發讀者以全新視野認識鰻魚。 ——《洛杉磯時報》,二十一本連結你與自然世界的經典新作不能錯過,「讚」字已然足夠。——《週日時報》(南非)斯文森的《鰻漫回家路》是認同年代(identity age)的壯闊寓言⋯⋯攸關鰻魚、全球化與信念,同時,也探索了家庭與自然。 ——《世界報》(德國)歷史與生物領域的珍稀珠寶。    ——《浮華世界》(義大利)大家都該好好讀這本自然史⋯⋯這本關於鰻魚與作者父親的書猶如后冠上的寶石,璀璨動人。                       ——《政治》(丹麥)這本作品不只介紹鰻魚,讓讀者認識牠們美妙神祕的繁衍過程與棲息地,還帶入了作者對童年捕鰻與家庭關係的體認反思。科學正是發現與探索,有沒有找到最完美的答案,已然不重要了。     ——《富比世雜誌》夏日居家工作的最佳書籍良伴

帕特里克・斯文森(Patrik Svensson)是一名作家與記者。他與他的家人居住在瑞典馬爾摩(Malmö)。《鰻漫回家路》是他的第一本著作,此書2019年獲頒奧古斯特文學獎,這是瑞典最大的文學獎。陳佳琳台灣大學外文系畢,美國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碩士,現為專職翻譯。譯作包括《雙生夢魘》、《嬉皮記》、《騙徒》、《布魯克林》、《在我墳上起舞》、《邊緣人的合奏曲》、《門》及《鷹與心的追尋》等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