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邱吉爾歷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曲(二戰、英語民族史),他是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BBC票選20世紀最偉大的英國人,帶領英國走過二戰,一戰的時候他擔任海軍大臣,除了規劃海軍的業務,也參與整個戰爭的策略。
一戰發生在1914—1918年,而這部作品的第一卷於1923年出版,因為1922年政壇上有一個不利邱吉爾的謠言,所以他辭官在家。一戰是影響20世紀最重要的大事之一,這一戰改變了世界強權的消長,也使歐洲對未來從充滿信心到希望破滅,而有史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一書。也埋下了二戰火線,諷刺的是大家原本希望一戰是「結束戰爭的戰爭」(the war to end war),因此邱吉爾不禁問了一個問題:「故事結束了嗎?」
第一卷「1911—1914」其中的一項重點是:戰爭如何爆發?因為那一年暑假大家都還愉快地在海邊遊玩,為什麼一下子戰爭突然就到來?邱吉爾以海軍大臣的身份做了許多防範與呼籲,但也做了許多(戰爭)的準備。他生動描述了各國緊張的政治關係,如何在台面上維持友好,私底下卻暗盤操練。
第二卷「1915」講的是有名的「達達尼爾戰役」和「加利波利之役」。邱吉爾是主導這場戰役的人士之一,透過陸軍與海軍的合作,原本希望可以拿下土耳其,藉由這樣的聲威再去贏得那些牆頭草巴爾幹國家們的支持,並讓西線僵持不下的戰局有一些突破的可能。可是這場戰役因為眾多意外的(以為海上水雷已清除乾淨、放鬆戒心的情況下,沒想到艦隊竟被剛好沒清掉的水雷擊沈,信心大失之下,艦隊按兵不動一段時間,損失了寶貴的先機,土耳其軍利用這個時間重新部署)或複雜的因素最後是失敗的,導致邱吉爾下台負責。所以這一卷有為當年自己的策略辯駁的意味。
第三卷「1916—1918」有海戰,也有陸戰。最有名的「凡爾登」、「索姆河」之役,在不長的戰線上,死了那時代的青年菁英,德軍將凡爾登視為一個鐵鉆,他們用大砲要英、法軍在那裡像肉塊一樣被消滅。壕溝戰、鐵絲網使得兩軍只能對峙在那裡,除了傷亡,也沒什麼進展,邱吉爾對這整個戰事嚴加批評。這一卷提到坦克如何第一次應用在戰場上。坦克對作戰的雙方(協約國、同盟國)不是什麼軍事機密,可是大家都沒有想像力把坦克和壕溝想像在一起,邱吉爾說雖然他不是坦克的發明人,但是他一直都是支持坦克研發、撥定經費的長官,後來證明坦克是壕溝的剋星,加上美國的加入,結束戰爭。
第四卷「東線戰爭 The Eastern Front」。因為東、西戰線是環環相扣、互相牽制的,因此敘事內容有部分與「達達尼爾戰役」重疊。主要的資料是參照其他將軍的回憶錄等完成的。出現第一次使用化學戰和偵察用的飛機。不過因為東線的領土廣大,化學濃度的劑量沒有計算好,所以幾乎沒什麼影響力。
第五卷「戰後復原 The Aftermath」。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眾多的士兵要如何回家?鐵路交通一下子無法負擔龐大的人員流動,回家之後這群人要做什麼工作?這一切都是問題,不比戰爭容易解決。各國政局也有許多有待協調的地方。
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出版社提了幾個名字給邱吉爾其中一個是《世界危機中的制海權》(Sea Power in the World Crisis),後來,邱吉爾實在是寫到興頭,不只談海軍,連陸軍都談了,才選擇比較不那麼狹隘的書名《世界危機》,研究邱吉爾的權威Martin Gilbert在2005年最新的導讀中說:「邱吉爾生動地述說官員與軍事將領的互動、一般士兵、水手的命運、當戰爭越來越全面時,所有國民所承受的苦難。」
邱吉爾用生動的筆調和他親身參與的經驗,從獨特的角度重新看待這段改變人類命運的歷史。
他擅長說故事的技巧,使得這場戰爭不只是戰爭,而是與當時的政治情勢、外交局勢、科技發展、人事變動、「意外」「巧合」纏繞在一起的人類經歷。除了經典戰役的描寫,還包括了各方力量衝擊、斡旋所形成的戰爭策略,技術發明對戰爭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變化萬千的戰局隨之而來的應對,每位將軍依現況所做的個人判斷,然後交付戰爭這場未知的賭局,最後卻持續影響整個戰局、國家的成敗。
彼得.杜拉克說:「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領袖首推邱吉爾」,他的領導智慧一直為後世所推崇,也一直為商管界的人士所學習。他在這本書中,也不斷展現出他對於局勢獨到的見解,完成說服的工作、形成決策後,再到處奔走的努力。
得獎與推薦記錄
邱吉爾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更傑出,尤其是《東線戰爭》和《戰後復原》!——前美國總統尼克森
今日世界裡,哪兒還能找到像邱吉爾這樣,曾親自主導歷史過程,然後又能用如椽之筆,把經過寫成歷史的人呢?——前外交大使陸以正
書籍的出版可視為大事者寥若晨星,此書即為其中之一。——紐約時報
《世界危機》是一部可讀性很高的一次世界大戰歷史,也是一部親身經歷的故事,特別是對開戰當時。不論身為政治家或一本書的作者,邱吉爾都可稱得上是一位時代的巨擘。《世界危機》超越其他談論一戰的當代著作。——大衛.佛羅姆金(David Fromkin),以A Peace to end All Peace入圍普利茲獎
從這本書的論述和經典的行文,可以感受到邱吉爾的人格,這本書不僅講述了改變20世紀歷史的戰爭,也呈現了戰爭如何形塑這位最有影響力人的心智。——修史壯恩(Hew Strachan),牛津大學軍事史教授,The First World War一書作者
邱吉爾生動地述說官員與軍事將領的互動、一般士兵、水手的命運、當戰爭越來越全面時,所有國民所承受的苦難。——馬丁.吉伯特(Martin Gilbert),邱吉爾權威研究者
在新的世紀,這套書仍如此地具有新意,享有重要的價值,因為它訴說著一位自由的人,如何在利益交錯的世界中走出自己的路——喬恩.米珊(Jon Meacham),國際知名期刊專欄作家
本書特色
1914年,那是最後一次快樂的暑假,
突然間,一代青年菁英深陷戰壕……
壕溝、坦克、潛水艇,戰場如鐵砧,碾碎生命;
勇氣、背叛、抉擇,政治瞬息萬變,命運難測。
震盪出邱吉爾歷史三部曲之《世界危機》
原本應該是「終止戰爭的」第一次大戰,竟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火苗,開啟現代「三十年戰爭」
尼克森(前美國總統)、馬丁.吉伯特(研究邱吉爾權威) 強力推薦
前外交大使 陸以正 導讀.推薦
邱吉爾榮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但他不只是文人,他帶領人類經歷20世紀最重大的兩次危機,一戰與二戰,整體思考戰略、技術、外交、社會、經濟的龐大事業,懷抱務實的遠見。他是英國票選最偉大的政治家,但他不只縱橫政壇,他用如椽之筆表達對全人類的情感,對他的國家充滿憐惜!
歷史給他不少啟示,而他寫的歷史給人更多啟示!他既寫歷史,也創造歷史!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S. Churchill,1874.11-1965.1)
20世紀偉大的政治領袖。1900年當選為英國保守黨議員,以後歷任英國政府殖民副大臣、商務大臣、內政大臣、海軍大臣、不管部大臣、軍需大臣、陸軍大臣、空軍大臣、財政大臣等要職,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做的有聲有色,頗有建樹。1939年英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開始擔任海軍大臣,後來在1940年5月至1945年7月間,擔任聯合政府首相;1951-1955年間又任保守黨政府首相。由於在一戰期間擔任英國海軍大臣,二戰期間又擔任英國首相,兩次帶領英國渡過最艱難灰暗的時刻,並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其高度的文學素養亦為舉世所公認,著作等身,包括了:《南道夫.邱吉爾傳》、《我的非洲之行》、《自由主義和社會問題》、《人民的權利》、《我的早年生活》、《印度》、《當代的偉人們》,以及描述其先祖的《馬爾巴羅傳》(四卷)、記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宏篇鉅著《世界的危機》(五卷)和大英帝國的歷史著述《英語民族史》(四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