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公尺的誕生

  • 點閱:15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萬物的尺度》二版書




◎二○○二年紐約時報年度注目書

◎二○○二年周日泰晤士報年度好書

◎二○○二年《觀察者》雜誌年度好書

◎二○○三年英、美「科學史」學會最佳大眾書獎

◎英、美各大媒體《經濟學人》、《發現》雜誌、《周日電訊報》等,一致選為二○○二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一個理想、兩個科學家、七年的測量和一個公制單位的誕生


  我們每天在用的公制單位(公尺、公分等)究竟是何時、又是如何誕生的?


  這些我們早就習以為常的度量衡,其實經歷了一段艱辛又狡獪的誕生史……


  現在使用的公制單位是以光在真空中進行二九九,七九二,四五八分之一秒的距離為一公尺,但這並不是「公尺」的最原始定義。早在十八世紀,為了解決度量衡不一造成的混亂買賣制度,法國科學院便展開了制定公制單位的工作:將北極到赤道長度(經線)的千萬分之一定為一公尺。


  因此法國天文學家德朗柏與梅杉動身執行測量經線的任務。但是天不從人願,任務開始不久便爆發了史上動盪不安的法國大革命,原先預計以七個月完成的任務卻花了七年的時間,而他們的生命甚至還受到莫大的威脅。七年後他們終於帶著測量結果回到法國,眼看度量衡將要邁入統一的新紀元,卻出現了科學與人性間的拉鋸。長達七年的測量任務究竟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亞爾德寫到:「感謝德朗柏和梅杉教導我們對於『錯誤』的認知,既是以他們的努力,也是以他們的疏忽。」不論人性如何企圖侵入科學的神聖,他們測量所達到的精準程度仍令後人讚嘆,也為我們今日普遍使用的公制單位奠定重要的基礎。



  ◎交大科幻研究中心主任葉李華專文推薦,台大物理系與天文所教授孫維新好評推薦


  穿越過歷史後,在永恆的當下,這本書將過去沉浸於光明、生活與人性之中。──紐約時報書評


  這真是段迷人的、美好的記載。作者的鋪陳讓故事高潮迭起,而故事最末也有個令人滿意的結局。──波士頓環球報


  結合了重述歷史與引發想像的傑出作品。──費城詢問者報

亞爾德(Ken Alder)



  於美國伊利諾州的西北大學教授歷史,擁有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及物理學學士學位。一九九八年曾獲美國獎勵科技史著作的「德克斯特獎」(Dexter Prize)最佳書獎。




譯者簡介





張琰



  台大哲學系畢,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譯有《比利時的哀愁》、《伊麗莎白的祕密》、《腦力大躍進》、《哈!小不列顛》、《朝聖》等書,現為專職譯者。



林志懋



  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哲學系畢業。曾任雜誌社與出版社編輯,現專職翻譯。譯有《光的故事》、《阿基米德的浴缸》、《數學巨人哥德爾》、《艾可博士的36道推理謎題》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