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移動在瘟疫蔓延時

  • 點閱:20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對個人來說,移動不但是基本需求,更是一種慾望的呈現。在安土重遷的時代,移動有各種不同的面貌與定義:出門、出差、旅行、遷徙、漫遊、流浪、朝聖、移民,但是,這些不同的面貌與定義在近兩百年來日益混合。  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冷戰結束,使人類的移動第一次真正達成了全球化;網路的興起,使人類的移動第一次真正超越了軀體的限制。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年,戰爭的烽火再起,SARS的病毒形同瘟疫,於是,我們發現,新的壁壘即將以各種面貌重新架構,我們未來的移動,又將出現新的形式與內容。本書含別冊,共分為八大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份「移動的感覺」,從不同文學作品的摘錄及圖像穿插,勾勒出因為移動而產生的各種感覺。移動,可能是為了尋找內心的聲音、可能是一局意志遊戲、也可能是告別一切、走進虛無och.。藉由文學的精準描繪,我們得以進窺移動的本質。  第二部分「移動的歷史與文化」,以時間軸的方式整理了人類移動與歷史、文明發展的關係。「移動」的對照面是「根著」,王志弘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面向,探討了兩者的互動關係,及影響它們的結構性力量。此外,並比較了台北機車、北京自行車、香港地鐵三個城市不同交通工具所帶來的迥異移動文化。  第三部分「移動與時間及空間」,對移動所帶來的時空認知之改變進行反省。因為移動的頻繁及各種工具的演進,使得我們對原有的空間距離喪失敬畏之心;而一昧地追求速度,亦致使我們忽略了許多只有發生在過程中的美好感覺。另一方面,我們也探討了城市與家這兩處人類的主要根著處。   第四部分「未來的移動」,楊子葆首先介紹了法國史特拉斯堡的交通革命,街道回歸於人,實踐了人性、社會公平與環境生態的價值,是新世紀城市的移動典範。接著,從網路世界,以及小說、電影等科幻作品裡,我們更看到了充滿想像力的各種移動。  第五部分「移動的人」,藉由影像及訪談的方式,呈現社會中各種不同移動的人的面貌及心情。此外,還有張大春談中國古代士人的流離遷徙,褚士瑩介紹西方一個對移動有著狂熱夢想的發明家。  第六部分「移動與閱讀」,推薦與移動有關的書籍與網站,供作讀者延伸閱讀。網站的內容,在刮開本書封底摺口的密碼後,即可上網查閱。  第七部分「移動的體會」,包括了朱天心、歐陽應霽、胡晴舫、李欣頻等人對於移動的感觸。分別從步行、交通工具的轉換、異質社會與移動的浪漫化、移動的物件等角度,體現了移動的各種想像。  別冊部分「移動與傳染病與SARS」,我們首先介紹了傳染病與近代中國的關係,以及因為人類移動所帶來的疾病與死亡。接著,我們提出面對SARS應有的正確觀念,並嘗試從卡繆《鼠疫》這本書中,找出遭遇瘟疫苦難時應有的態度。同時,我們也為被隔離的人,提供一些隨遇而安的視野。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